中新财经6月23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23日在京举行,中国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近年来,中国央行坚持稳健货币政策,不断创新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同时,也比较注重发挥利率价格杠杆作用,目标是努力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的良性循环。实践证明,过去这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陈雨露表示,第一,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更加完善。央行始终坚持要管好货币总闸门,同时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M2、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始终保持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支持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持续实现了“较高增长、较低通胀、较多就业”的优化组合。
第二,逐渐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陈雨露指出,这一体系的重点是支持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等国民经济发展当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这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出台,既有力支持了有效应对世纪疫情的冲击,同时又积极贯彻了新发展理念,推动国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逐步健全了利率的市场化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陈雨露称,上述重点是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一个新的传导机制,即由市场利率和央行引导来影响LPR,然后再影响贷款利率。在存款方面也建立了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调整机制,也就是引导存款利率跟随LPR和国债收益率的变化,以此来进一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我想特别指出的一点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兼具总量调节和结构性调节双重功能的。也就是说,通过结构性工具既能够实现精准滴灌的政策效果,又能够对总量调控作出贡献。”陈雨露说,一方面,央行在设计结构性政策工具时,坚持顺势而为,即按照目标一致性的原则,来建立激励相容的机制,就是把央行资金和金融机构对特定领域和行业信贷投放挂钩,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如此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信贷结构优化。
另一方面,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具有基础货币投放功能,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信贷平稳增长。
他强调,央行在总量框架下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会根据经济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点需要“有进有退”,也就是说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数量和投放规模控制在一个合意的水平,与总量型的政策工具形成一个良好的配合。同时,市场也应注意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水平同市场利率水平之间相差通常不是很大,所以不会对市场化的利率体系造成太大影响。(完)
小编导读: 中新财经6月23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23日在京举行,中国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近年来,中国央行坚持稳健货
上一篇:董卿老公已失联近半年!旗下一公司被中止上市,波及超3万股民 下一篇:国际油价高位回调:下周国内成品油价或下调 今年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