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2全球食材供应链峰会暨第十届餐饮零售合作洽谈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表示,2021年我国食材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元,初级食材市场规模约为6.5万亿元,食材加工市场规模达到10.46万亿元,食材流通市场规模达8.37万亿元,食材物流总费用约为0.7万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预制菜涵盖了食材行业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面向食材消费体量庞大的中国市场,积极顺应变革要求,提升食材精深加工技术水平、规范标准化生产流程、完善严格的监管体系是寻找新增量的突破口。
食材流通市场潜力大
崔忠付表示,现阶段我国食材行业主要呈现四大发展态势:食材贸易进口受阻,出口逆市上扬;食材消费整体稳定,餐饮市场波动较大;食材产业结构优化,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食材加工市场存量提升,仍需寻找新增量。
2022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7%,食材消费市场规模突破7.3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从消费渠道来看,零售端食材消费规模为5.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上涨2.2%;餐饮端食材消费规模为2.0万亿元,同比下降7.7%。
崔忠付表示,我国正在全面迈向食材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食材生产端供需逐步转向平衡,科学种养殖初有成效,初级食材由“量”转“质”,利用转化率再次提升,加之流通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配套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渠道供给合理化等成果逐步显现,食材流通损耗率逐年下降,食材流通市场展现出巨大潜力。
“随着现代农业加工设施和技术升级发展带来的成果不断涌现,消费者对加工食材的需求日益高涨,但总体消费表现并未达到预期,原因在于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的追求。因此,提升食材精深加工技术水平、规范标准化生产流程、完善严格的监管体系是寻找新增量的突破口。”崔忠付表示。
预制菜成行业增长亮点
面向消费体量庞大的食材市场,崔忠付表示,积极顺应变革要求,高质量发展,既是破解当前发展难题的关键,也是推动企业从品类扩张走向品质塑造和品牌引领的必由之路。他建议,行业应注重品质塑造,强化品牌建设,建立标准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食材的品质化能够使加工成本和管理成本逐步降低,同时也能刺激我国食材消费潜能更好地释放。在供应端,食材产地分散,种类繁多,食材存在差异,难以形成全国化的品牌。企业作为品牌建设的主体,需要加强质量管理水平,拓展新消费渠道,提升供应链服务能力,让消费者从认知、到认识、再到相知,提高食材的溢价能力,提升消费信誉,促进食材消费力提升。”崔忠付表示。
多位专家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谈及食材消费,直观的理解就是预制食材,预制菜行业前景广阔,市场空间也很可观。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记者表示,从数据来看,食材消费的市场空间非常大,但是深加工方面的市场相对较小,这也反映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朝着食材进一步深加工方向去发展,因此预制菜会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告诉记者,预制菜涵盖了食材行业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成品菜之前的环节都算食材,食材市场以前只是一个地方市场,随着物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逐渐发展成了跨越地区的市场。
“预制菜的兴起对食材市场有较大促进作用,通过发达的物流网络,各地的食材可以跨地区流动,对于餐饮商家跨地区发展是一个助力。今后,食材市场会逐渐分化,形成多层次市场。低端食材主要在当地和附近消费,中高端食材可以卖到更远的地区,食材加工行业也会不断壮大。”郑磊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为4070.8亿元,较2018年增长近4倍,年综合增长率高达50%,行业增速迅猛。A股市场上,有数十家上市公司已先后布局预制菜业务,不少公司已见显著成效,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小编导读: 近日,在2022全球食材供应链峰会暨第十届餐饮零售合作洽谈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表示,2021年我国食材消费市
上一篇:光伏赛道火热 机构瞄准四条投资主线 下一篇:华为发布2022上半年财报:营收3016亿元 净利润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