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金华 陈果静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克服重重困难,呈现稳定恢复势头。宏观政策加大调节力度,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下半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有望持续发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发挥政策效益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今年我国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安排达3.65万亿元,截至6月底已基本发行完毕。
“确保今年新增专项债券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将新基建、新能源项目纳入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这个前所未有的发行、使用“时间表”,从侧面反映了今年实施宏观政策的力度。
从财政支出看,尽管财政收入受留抵退税影响较大,支出仍然保持力度,1月份至5月份累计超9.9万亿元,增长5.9%,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中央财政将督促尽快下达各项转移支付,同时要求各地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切实把支出进度提上来。加紧推进已纳入年度计划的重大工程建设,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尽早发挥资金和政策效益。”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表示。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特别是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1月份至5月份基建投资稳步增长,有力托底经济。
与此同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上缴结存利润,释放长期流动性;两次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及时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上半年,货币政策靠前发力,把稳定经济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尤其是二季度以来,由于疫情起伏反复,部分地区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部分行业和群体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对政策支持的需求更迫切。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抗击疫情、稳定经济增长、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从总量上看,降准等措施的落地,释放了更多增量资金支持实体经济。4月25日,央行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5300亿元。同时,央行加快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已上缴了8000亿元,超过了全年拟上缴1.1万亿元的70%,相当于降准0.4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4月份和5月份,广义货币(M_2)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5月份更是达到11.1%。与此同时,金融管理部门加大稳信贷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尤其是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接下来,将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保持流动性总量的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审慎经营原则,加快已授信贷款的信贷投放,积极挖掘新的项目储备,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科学把握节奏
科学把握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不搞“大水漫灌”强刺激,是今年实施宏观政策的重要特点。
面临一系列压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现金流问题突出。今年以来,全面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不断加快退税实施进度,强化退税资金保障,确保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及时享受退税政策红利,真金白银帮助企业减负纾困。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着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加大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将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7个行业纳入留抵税额政策范围,再增加退税1420亿元,全年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1.64万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显示,4月1日至6月25日,增值税留抵退税已有17033亿元退到纳税人账户,再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此前出台的留抵退税老政策1233亿元,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退税款达18266亿元,是去年全年退税规模的2.8倍。
“今年上半年,我国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是一大亮点。”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说,预计下半年将加快实施新增7个行业的留抵退税,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推动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及时落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为市场主体注入活力。
总量政策力度不减的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陆续落地,近期,更推出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上半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今年1月份至4月份,企业贷款利率为4.39%,较去年全年进一步下降了0.22个百分点,这一利率水平创下有统计记录以来的低位。“下一阶段,将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加大普惠小微贷款的支持力度。”潘功胜表示。
强化协调配合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由于多重超预期因素出现,上半年经济运行受到影响,要实现全年工作目标,下半年必须采用非常规的政策支持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分析。
上半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和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影响,财政收入形势较为严峻。冯俏彬认为,下半年要保持年初确定的支出强度,需要筹措新的财力,因此需要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统筹现在与未来,做出相应处理。
“从货币政策看,下半年要特别注重与财政政策的协调,在总量、投向、利率、管理等方面做好配合。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的大力介入,这是当前财政货币政策做好配合的一个关键点。二是在筹措新财源方面,财政货币政策需要协同。”冯俏彬说。
李旭红认为,转移支付是中央调控地方财政状况的重要手段,“有必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地方财政支出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强调,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下半年稳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将只增不减,货币政策或将加大总量工具的基础货币投放力度,缓解银行资金成本压力。
“目前国内经济处于恢复的重要阶段,财政和货币政策有望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货币政策将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工具优势,充分挖掘利率改革潜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普惠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制造业、基建等重点领域支持,并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预计下半年总量货币信贷仍将保持合理增长,并将充分发挥结构工具直达精准优点,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温彬表示,下半年,我国宜坚持“以我为主”同时“内外兼顾”的货币政策操作,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通过总量政策重点解决总需求不足问题,通过结构性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逆周期调节的两大政策工具,均能发挥稳定经济的作用,要加强协同配合。”罗志恒认为,近期先后推出“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和“发行3000亿元开发性金融债,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两项政策,有助于维持基建投资增速。
小编导读: 本报记者 曾金华 陈果静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克服重重困难,呈现稳定恢复势头。宏观政策加大调节力度,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
上一篇:史玉柱时隔3年再露面 聚焦游戏、酱酒核心:巨人集团一年内将负债清零 下一篇:长城人寿“以爱之光 极致陪伴”第十七届客户服务节盛大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