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理想蓝图,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政策和制度上的合理规划,立法执法司法过程中的一丝不苟,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这些都是人们心中理所当然的答案。事实上,法律服务机构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同样重要。2022年9月16日,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举办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同时就“做党和人民满意的的好律师”主题发起论坛研讨,为国内法律服务机构参与依法治国建设带来启发与借鉴。
积极建政改善法治环境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依法治国的进程行至今日,通过了2018年《宪法修正案》,制定并颁布了《民法典》、《外商投资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体系。在这些法律形成的进程中,许多法律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从工作实际经验出发,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在中同律师事务所20周年纪念活动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欧阳继华表示,“在日常履行法律服务职责的过程中,常常能够总结发现一些具有普遍性的法律问题,比如接诉即办不规范、户口安置难以落实等,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同时也是北京市政协委员,通过积极参政议政,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也算是为法制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据了解,当前《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已经颁布,针对户口安置问题的“公共户”制度也已经在北京全市的户籍派出所落实。不论全国还是地方,大大小小的法律和制度出台的背后都活跃着法律服务机构的身影。
为社会培养法律人才
法律服务机构的另一项重要作用是为社会培养法律人才。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律师数量为62 万人,平均每 2679人拥有一名律师,法律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落后于人民群众的需求。而律师事务所聚集了最为广泛的法律从业者,每年都有众多新人投入到这一行业,通过不断地参与法律服务以及资深律师的言传身教,积累起大量经验。
据欧阳继华介绍,“中同律师事务所作为依法治国力量的一份子,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重视人才工作,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特别是注重对青年律师的栽培,结合中同所独有的‘传帮带’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模拟法庭’‘刑辩实战大课堂’等特有培养方式,既巩固了资深律师的业务能力,又提升了年轻律师的专业素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学历且有实战经验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让老百姓打得起官司
十九大以来,国家强调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力度,让每一位老百姓都能打得起官司。律师内涵的演变正契合了这一发展方向,律师从最初的“国家工作人员”,到“国家法律工作者”,再到“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整个过程中社会责任被不断强调,公益属性持续强化。
据了解,早在2006年,中同律师所就开始布置社区公益律师工作,坚持为几十个社区常年提供公益法律服务。通过鼓励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每年中同律师事务所承办的法律援助案件不少于30件。
此外,2019年6月,欧阳继华依托政协、社区和中同律师事务所资源,创建了“细胖说法”公益服务品牌,兼具政策宣讲、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纠纷化解、委员联系群众等一系列公益服务。设立了六个“细胖说法”调解室,带动政协委员6人、青联委员5人、专业律师和心理咨询师20余人加入公益服务团队,积极解读政策,宣传普法,帮助群众化解矛盾。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党和国家对依法治国工作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同律师事务所主任杨矿生指出,律师事务所应当坚守“诚信、敬业、专业”的执业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努力为所有客户提供更好更优的法律服务,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