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鲜事 > 正文

新能源车频发“自燃”吓坏车主 各种原因加深车主误会

http://www.resouzg.com/ 2022-07-22 15:31:07  来源:快科技 责任编辑: 白梓

小编导读: 「新能源汽车不能再这样火了」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走势碾压传统燃油车。今年前六个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高达224万辆

       「新能源汽车不能再这样“火”了」

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走势碾压传统燃油车。

今年前六个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高达224万辆,同比增长131%。在燃油车销量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势头可谓逆势狂奔。

尽管新能源车销量表现亮眼,但实际的用车体验,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好。尤其是近日,部分城市高温天气下,有不少车主透露,自己所购买的新能源车受到高温“炙烤”,用车体验、便利性也大打折扣。

更有车主打趣说,原先因续航焦虑、天寒衰减等问题,被称作“电动爹”的新能源汽车,在极端炎热的夏天摇身一变——成了“电动爷”,被不少车主供起来了(不敢冻着不敢晒着)。在日常通勤、充电时,也都战战兢兢,生怕遭遇“自燃”事故。

新能源车频发“自燃”吓坏车主 各种原因加深车主误会

只不过,在绝大部分人的思维中,新能源汽车不都是“喜热不喜寒”么?怎么会在炎炎夏日里备受“炙烤”?

持续的高温天气,又会对车主的用车体验产生什么影响?

1、频发“自燃”吓坏车主

“开车出一趟门,人感觉都快融化,就更别说车了。”

尽管最近几天陆陆续续下了几场雨,但是回想起前几天40度的高温天气,家住杭州市的肖先生仍然心有余悸。

他告诉懂懂笔记,去年在买新车之前,他仔细做了一番功课。发现相比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虽低(续航少),但是热失控温度要高出许多。因此,再三考虑之后,他选择购买一台搭载了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纯电动汽车,在他看来,一辆家庭用车的安全性远比续航里程更重要。“到了七月初,入夏的杭州开始出现了高温天气,但因为车子用的是铁锂电池,所以我没当回事。大家都说铁锂电池不会热失控和自燃,车子整天也就停在烈日下。”

新能源车频发“自燃”吓坏车主 各种原因加深车主误会

但是偶然看到的一则新闻,让肖先生开始后怕了起来。

刷短视频时,他看到上半年有部分发生自燃事故的新能源汽车,搭载的也是以安全性著称、号称不会“失控”的磷酸铁锂电池。自此他每天上班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将汽车随意停在停车场,任凭烈日暴晒。

“我几乎每天不到八点就会到公司的停车场,抢先将车停在树荫底下。”肖先生表示,或许因为新能源车自燃的新闻不绝于耳,加上华东的天气持续炎热,停车场树荫下阴凉的停车位,也成了新能源车主们“争夺”的对象。

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给出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国内接报的新能源汽车火灾共计有640起,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2%,整体上升幅度较高。

“(今年)二季度我暂时查不到相关的数据,但相信入夏后新能源车自燃的数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短视频、资讯平台上,也经常看到相关的新闻推送,真的让人害怕。”

肖先生苦笑着说道,不知道平台大数据是不是识别出了他是一名新能源车主,大量自燃的新闻推送的确是把他吓得够呛。

而同样因为新能源汽车自燃风险,每天都在胆战心惊的,还有南京的一位混动新能源车主小唐。

“我这车(搭载的)是号称‘暴躁’的三元锂电池,你说吓不吓人?”小唐告诉懂懂笔记,他很清楚相比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更加“脆弱”,因此自己日常用车也都十分谨慎,生怕路上磕着碰着。

但上周,同城车友群里开始流传一则标题为《三元锂电池被“除名”背后》的新闻,引发了车友热议。

新闻中,国家能源局针对电化学储能电站火灾事故防范,提出了详细要求: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

“虽然它说的是储能行业,但作为(三元锂电)车主内心也很慌呀。”为了避免极端高温天气“炙烤”所带来的自燃隐患,小唐不惜花重金,在地下车库租了个一个车位,将自家的爱车彻底“供”了起来。

由此可见,印象中“喜热不喜寒”的新能源汽车,在极端酷热的夏天,用起来也并不踏实。

面对网络上新能源汽车层出不穷的“自燃”事故,部分车主的忐忑和不安,或许只是新能源车用车痛点的冰山一角而已。面对暴晒,车主们如何才能不再“谈燃色变”?

2、夏季充电要挑时机?

“纯电动汽车能舒舒服服驾驶的季节,或许只有春天和秋季了。”

持续的高温天气,让家住宁波的李晓楠(化名)开始后悔选择新能源汽车了。他告诉懂懂笔记,自从入夏之后,汽车论坛、车友群里,新能源汽车自燃的新闻可以说是满天飞。与此同时,大量关于新能源车夏季保养、用车的注意事项内容,也在不断增加。不少观点建议,夏季纯电动汽车尽量选择慢充,即便使用快充,也不要完全充满,充至 80%即可。这样在降低车辆自燃风险的同时,还可保护动力电池,延长其寿命。

新能源车频发“自燃”吓坏车主 各种原因加深车主误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指出,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充电时发生事故占比最多,达到29%。

进入夏天之后,部分城市出现持续高温,包括李晓楠在内,不少新能源车主开始担心充电时的潜在风险。

“以前快充一个半小时,就能给车子充满,现在只敢充八分饱。”不具备慢充条件的李晓楠,车辆快充一次,续航里程只能到80%左右,“电量低于20%又得充电,续航410公里的车,实际只能开250公里了。”

可即便如此,从理论可用续航数值看,他每天上下班通勤距离约50公里,周末双休,似乎还是能够做到一周一充的。然而,李晓楠无奈地表示,如果路上开空调,车子实际续航完全达不到250公里。

“虽然电动车空调开制冷,不像冬天开制热、给电池加热那么费电,但也影响续航啊。夏天开车出门,不开空调实在坐不住,整个车像是蒸笼一样。”至于空调所需消耗的续航里程,是不包含在官方标称的续航里程中的。

曾经有专业汽车媒体做过实验,夏季电动汽车开启空调制冷,消耗里程约8~15%之间,换句话说,一台标称续航为400公里的电动汽车,出门开了空调实际里程会少32~60公里,“我算过,车子一直空调制冷,续航会少50公里左右呢。”

因此,在初春、深秋可以一周一充的纯电动汽车,在夏天只能是四天一充。而在夏天给车充电,又着实成了李晓楠头疼的一件事。

夏季相关用车指南中建议,车辆要尽量避免高温时段进行快充。“现在我只敢晚上出门去快充,晚上凉快一些,充电时心里也踏实点儿。”

李晓楠坦言,晚上给新能源车充电,除了能降低车辆自燃风险之外,人也不会中暑,“但跟我有相同想法的车主很多,一到晚上,周围几个充电站就会车满为患。”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随着新能源车销量整体上涨,自燃事故有所增加,但根据最新的数据进行推导,新能源车自燃的比率也不到万分之一(0.01%),还是低于燃油车的0.01%~0.02%。既然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率如此之低,为何仍有车主谈新能源色变呢?

3、各种原因加深车主误会

有人说,相比不间断发展了上百年的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仅仅是最近几年间,才开始快速发展壮大。无论国外市场也好,国内市场也罢,新能源汽车都算新兴产物。

因此,一旦有新能源车发生了自燃,出现了一丁点的瑕疵、纰漏,都能引起主流媒体、舆论的兴趣。尤其是相比燃油车自燃事故,新能源车往往更能吸引眼球和流量,在互联网上不断引发热议。

但在行业人士周廷(化名)看来,媒体、舆论浓墨重彩报道、探讨新能源车自燃事故,只是引发消费者、车主“谈燃色变”的原因之一。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事故的调查、善后的结果大都不透明、不公开所致。

“很多时候,新能源车企怕自燃影响口碑、声誉,往往在自燃事故发生后进行大规模公关,避免事态扩大,然后再悄悄地调查,了解事故背后的缘由。”周廷透露,类似的事故危机处理,已经成了新能源车企心照不宣的常用手段。

当然,为避免事故再次发生,车企肯定是会仔细、谨慎地调查事故原因,同时彻查同型号、同配置的车型,是否也有相似风险。

只不过,无论是事故结果还是处置的方法,最终车企几乎都不会公之于众。

“至于事故相关的车主,绝大部分都是赔偿了事,满意了自然也就闭嘴了。”他告诉懂懂笔记,只要车主得到车企足够的善后赔偿,舆论自然也不再发酵,若公开事故原因,引发次生负面舆情的风险也并不小。

因此,几乎大部分新能源车企都会选择“悄咪咪”调查和赔偿,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曾有机构统计了2021年新能源车起火事故,其中仅有不到1/4的事故,车企公布了起火最终调查的原因。而官方正面回应事故善后事宜的,更是少之又少。

新能源车频发“自燃”吓坏车主 各种原因加深车主误会

虽然车企是为了保住声誉,但在消费者、车主眼里,车辆自燃就成了无头公案,只知道车着火了,但不知道为何烧起来,善后结果也是无从知晓,当然会觉得害怕。”周廷无奈地说道,新能源车行业完全不透明的事故调查机制,难免给新能源车主、消费者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久而久之,消费者也好新能源车主也罢,自然对于“未知”的自燃事故,产生了恐惧心理。

面对越来越多的自燃事故得不到调查结果,车主在用车过程中,往往只能依靠自己的小心谨慎、步步为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结束语】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兴产物,难免有不成熟的意外风险发生,但消费者、车主在看到相关新闻报道后,有权得到一颗“定心丸”——事故的最终调查结果和善后方案,而不是一个个不了了之的“未解之谜”。

车企除了投入更多的研发成本、精力,用于优化动力电池、BMS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也要在降低新能源车自燃事故之外,顾及消费者朴素的知情权。

毕竟,总是遮着盖着,新能源汽车的自燃问题不会减少,涉及交通安全的问题还是要说破无毒。



上一篇荣耀拿下国内份额头名 赵明:不把第一放口头、专注做好产品       下一篇:大学生开发新型电动车:开一年可收集2公斤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