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广袤的田野上,有一位曾经的部队退休人员,用科技的力量守护着大地的健康。她是北京晴朋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金荣,一位从部队退役后投身农业科技创新的“土壤医生”。她用十年的坚守与探索,研发出了一款革命性的土壤修复菌剂,不仅解决了困扰中国农业多年的土壤板结难题,更为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为中国的农业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军旅情怀:从保家卫国到守护大地
李金荣曾是一名部队的退休军工,军旅生涯赋予了她坚韧的意志、强烈的使命感和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在部队,他学会了服从命令、遵守纪律,更懂得了责任与担当。退役后,她并未选择安逸的退休生活,而是带着军人的使命感,投身到农业科技创新的浪潮中。
“中国大地是我们的母亲,孕育着我们,乳汁健康,我们才能健康。”李金荣常常这样说。然而,随着化肥的过度使用,土壤板结、土质退化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更威胁着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面对这一“卡脖子”难题,李金荣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土壤修复的科研之路。
二、十年磨一剑:攻克土壤板结难题
2014年,李金荣创立了北京晴朋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她和团队成功研发出了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土壤修复菌剂。这款产品以天然泥炭土、钙等矿物质为载体,结合有益活性菌,通过科学配比和先进工艺,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解决土壤板结问题。其三大突破性价值令人瞩目:
1. 根治土壤板结:彻底解决了化肥不吸收导致土壤板结问题,恢复土壤疏松透气性,田间蚯蚓重现,生态自愈能力显著提升。
2. 增产提质双赢:农作物吸收效率提升,马铃薯等作物亩产增幅达20%-50%,且薯型、口感、光泽度等品质指标全面优化。
3. 环保革命:减少化肥挥发对空气的污染,阻断化学物质渗透地下水,守护生态环境与食品安全双重底线。
三、科技兴农:让土地重现生机
晴朋伟业的土壤修复菌剂不仅是一项科技创新,更是一场土壤革命。在内蒙古武川县县政府领导的支持下,武川县利用市场化手段推广土壤修复项目,解决土壤板结“卡脖子”问题。由北京晴朋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由神农界(北京)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技术服务和产品运营,推广土壤修复项目。该项目在全县9个乡建立了示范基地,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广土壤调理剂和微生物剂,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当地农业的土壤板结问题。
经过反复对比测试,使用土壤修复菌剂的农田,农作物亩均产量增加了20%-50%。其中,马铃薯亩产量从5000斤提高至7500斤,最高亩产甚至达到11000斤。更令人欣喜的是,使用菌剂后的马铃薯不仅产量高,而且薯型好、光泽度高、口感佳,深受市场欢迎。
黑龙江黄豆种植对比
四、社会责任:为农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晴朋伟业的追求远不止于技术创新。更要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铺路。李金荣始终强调:“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让农民增收,更是让土地重现生机,让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她的努力不仅得到了农民的认可,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武川县委在推广报告中高度评价了这一项目,称其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典范”。
五、情怀与担当:一位部队退休人员的初心
李金荣的故事,是一位部队退休人员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告白。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科技兴农的真正意义。从保家卫国到守护大地,她始终坚守着那份初心和使命。
“我是一位中国人,虽然退休了,但军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永远不会褪色。”李金荣说,“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中国的农业更绿色、更健康,让农民的生活更美好。”
六、未来展望: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在李金荣的带领下,北京晴朋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继续秉承“绿色兴农,科技助农”的理念,推动土壤修复技术的广泛应用,助力中国农业的绿色转型和乡村振兴。未来,他们计划将这一技术推广到更多地区,为全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晴朋伟业的愿景坚定而清晰:“我们要用一代人的努力,还中国农业一片健康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