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美,在于善治;城市之治,在于精细。今年以来,昌邑市聚焦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目标追求,以“绣花功夫”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规范化水平,着眼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小切口”,做好民生服务“微实事”,解锁群众“微幸福”。
环境“微治理” 把惠民生的事办好
走进位于奎聚路的文山公厕,防滑扶手从入口一路延伸到各处,整体环境干净整洁。除了男女厕所外,这里还设置了第三卫生间和休息区,儿童马桶、儿童洗手台、折叠椅、托婴板、助力扶手等设施一应俱全,为老年人、婴幼儿等提供暖心服务。
“咱昌邑的公厕新配备了这么多人性化设施,无论是老人来还是带着孩子来都很方便,而且厕所里面非常干净,用着也让人放心。” 市民徐盼盼告诉记者。
公厕是城市文明的窗口之一,今年以来,昌邑市环卫中心将“公厕适老适幼化改造”作为重点方向,对城区42座公厕进行提质升级,配套第三卫生间、残疾人无障碍通道、护栏扶手,新增热水洗手、婴儿坐便器、儿童洗手台、智能取纸等人性化设施60余套。建成“品质公厕”10座、“花样公厕”20座,协调临街企事业单位对外开放50余座共享厕所,在城区构建起15分钟、24小时全天候服务公厕圈,为市民方便提供方便。
城市美,农村更美。在城区,按照一日“两扫两洒一冲”保洁模式和标准,开展机械化深度保洁,创建省级深度保洁达标路17条、市级城市管理全要素示范路3条。在农村,开展机械作业下乡活动,创建一体化标准化管理示范村达657个,覆盖率达到95.2%,带动城乡人居环境迈向“持久美”“全域美”“内在美”。今年7月,昌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被列为2024年度全省城市管理领域典型工作经验做法。
昌邑市还大力推进环卫设施进小区、进农村行动,共创建7个城乡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150余个居民小区和166个村庄,新建1处绿色分拣中心、1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形成分类收运处网络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带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驶入“快车道”,覆盖率达40%以上。
空间“微改造” 把顺民意的事办实
近日,记者走进天水盛和苑小区,在住宅楼下,走上数十步便可以看到一处电动自行车便民充电车棚,每个充电车棚设有20多个充电口,满足了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彻底消除“飞线”充电、入户充电等消防安全隐患。
“以前电动车充电要推到库房,也不方便,也不安全。有了充电桩以后,现在很方便了,电动车不怕日晒雨淋了,也安全了,心里放心了。”谈及充电桩的使用效果,小区居民仲先生满意地说。
据悉,为着手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停放难问题,加快小区充电桩棚建设,昌邑市对所有小区电动车数量及现有充电桩数量进行摸排,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对各小区充电桩选址进行现场查看,投资960余万元在143个小区规划建设电动车充电驿站437处,在满足群众充电需求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安全隐患。
小空间进行“微改造”,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以来,昌邑市抢抓潍坊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有利契机,以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为重点,持续推进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针对房管局家属院、富康居等10个易积水小区,采取埋设管道、改造提升排水泵站、新建雨水提升泵站等方式,补齐排水设施短板,完善和提升城市雨水、污水收集处理效能,能最大限度降低汛期城市内涝的发生,进一步提升城市汛期排涝能力。
围绕提升城市品质,昌邑市还充分利用城区闲置空间,因地制宜打造绿地休闲场景,目前,现有口袋公园61个,建成区绿地率40.2%,绿化覆盖率44.15%,公园服务半径88.35%,将更多城市边角打造成错落有致的城市微花园,用不断提升的城市品质为百姓带来了更多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服务“微提升” 把暖民心的事办细
如果说“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实现了群众对高品质居住环境追求,那么昌邑市出台的一系列基层治理服务措施则满足了群众对品质生活的期待。
近日,一场特殊的“吐槽大会”在都昌街道新村公寓老兵工作室举行。据了解,本次活动由该社区网格员牵头,社区党委书记、业主委员会成员、物业人员和小区居民等多方共同参与。业主们围坐在一起,将自己对小区管理方面发现的问题一股脑都倒了出来,大家言辞直接,现场一度“电光火石”。
“我们会根据居民提出的各类需求罗列成服务清单,完善细化服务体系,通过‘自治+共治’双向发力,调动各方力量参与,进一步改善小区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都昌街道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丰泽说道。
“小物业”事关“大民生”。今年以来,昌邑市以“红色物业”提升行动为抓手,创新开展小区物业“观察员”制度,聘请网格员、业主代表担任小区“难点、痛点、堵点”义务“观察员”,常态化开展“业主吐槽大会”、“小板凳恳谈会”360余场次,收集“心愿清单”1300余份,370余条群众“期盼”登上“问题墙”,362件在“回音壁”找到答案,8件未能解决的长期性问题进入专班攻坚事项“挂图作战”,明确任务清单和完成时限,进展情况每季度向社区反馈。同时,开展“社区+物业经理接待日”1700余场次,收集小区停车、环境卫生、安全防范等热点难点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现场予以答复解决,无法即刻解决的事项建立台账、跟踪回访,形成工作闭环。目前,已累计解决群众反映物业问题1860余件,协调相关责任单位解决问题170余件。
同时,探索推行“综合执法进小区”管理模式,整合公安、城管、住建、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力量,与小区物业组建“好样的工作队”,定期开展联合巡查执法行动,并用好“双报到”力量、辖区资源等,建立市直部门、社区“联包联建”机制,按照“谁的孩子谁抱”的原则,在无物业小区落实“认领”和“兜底托管”机制。目前,全市19个城市社区接收全市100个部门单位包保小区,4300余名居住地报到党员进楼入户、包保楼栋、参选物管会,将人力、物力、财力等向基层倾斜,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凝聚社区治理合力,让居民生活更有温度。
小缩影,大幸福,如今的昌邑以高质量发展为画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笔触,围绕民生落笔,为创建美好家园挥毫,在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上奏响时代最强音,宜居宜养宜业城市魅力不断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