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中对于本科生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对于职业素质教育相对比较弱化,而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于技能工作人员对于职业素质比较重视,他们认为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持续生存发展的关键,正是因为对于职业素质的重视才诞生了一些世界百年名企。我国作为世界上劳动力大国,国家提出“制造大国”战略,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对于“工匠精神”逐渐重视,职业院校为企业输送大量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职业本科生的“工匠精神”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
一、职业院校本科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路存在偏差,重“匠才”轻“匠心”
“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形成。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高职院校超过1500所,这些院校在对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重“匠才”轻“匠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财政拨款较少、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就业率的影响。另外,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对于本科生的培养可能采取传统的考试方法,本科生考试成绩优异就可以获得各种评优评先的资格,而不注重本科生职业素质的高低。
(二)体制机制不全,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在培养本科生的职业能力基本都会选择与企业合作,在合作中提升本科生的职业能力,不过在合作过程中企业并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职业院校在与企业合作时,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比如,部分职业院校在与企业合作时,企业提供的岗位是纯流水线作业,这样的工作完全是体力型劳动,与校企合作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同时,由于职业院校和企业性质的不同,职业院校是为了培养学生,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这样就导致校企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的目标,导致实习课程等方面存在着不明确。
二、校企合作下职业院校本科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一)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本科生工匠素养
职业院校在对本科生进行培训时,要坚持德才兼备坚持以德树人,严格按照“工匠精神”的标准进行培养。校企合作要将本科生的职业精神和道德精神作为重中之重进行培养,学生不仅要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文化素养,职业精神和道德培养也需要相应的提升,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成才。通过宣传“工匠精神”的含义和“大国工匠”人物,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工作中养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同事的良好职业精神。例如,浙江宜兴紫砂陶器工艺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在世界上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这正是因为陶艺人对于“工匠精神”和“工匠地位”的重视,宜兴市会定期组织全市的陶艺人进行“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培训,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陶艺人的专业技能素质,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知,这样有助于“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光大。
(二)完善育人机制,扫清校企合作障碍
当前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要实现双赢,这样双方的合作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职业院校要定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明确高校联合办学的办学宗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企业共同制定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学习工作中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达到培养工匠精神的目的。(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 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