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出心裁雕刻印钮佳作,薪火相传谱写未来华章
——访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姚仲达
2006年5月20日,寿山石印钮雕刻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寿山石印钮,作为“四大印章石”之一,它囊括了雕刻、绘画艺术之精华,浓缩涵盖了中国千年文化,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初始于先秦,而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姚仲达,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授聘杭州金石全形拓非遗中心印钮艺术研究所所长,闽江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福建商学院设计学院客座教授,福州市工艺美术技术学校雕刻艺术专业老师。
执着追求,独创佳作
印钮,又称为“印鼻“,是中国五千年石雕、石刻的一个凝聚物。自元明之际,印钮常常用寿山石作为制作印章的主要材料,由于寿山石脂润如玉、柔而易携,色彩斑斓的特质是选择它作为制作材料的主要选择。当今随着印钮艺术的不断发展,寿山石印钮雕刻集圆雕、浮雕、透雕、线刻等各种工艺于一身,技艺越发的醇熟。
姚仲达,字入一,号龙山耕夫,是福建罗源人。仅仅一面之缘便被石头的美色所吸引,他一见倾心,无法自拔。于是姚仲达不顾家中反对,毅然决然地学起了雕刻艺术,以专攻寿山石印钮雕刻为切入点,面及动物雕刻,文房雅玩钮饰理论研究。在1996年开创“问石精舍”工作室,潜心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不断与古人“隔空对话”,从中不断吸纳古人技法和当代审美情趣有机结合,将老子、庄子的自由奔放和儒家的思想方圆之道与印钮雕刻融会贯通,使其技法既有古印的气韵,又有当代的元素融入其中,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雕刻形态,创造出了大量精巧传神的作品,并屡获国家级和省、市级大奖。
其中作品《六牙白象》被收藏家高价收藏,姚仲达在制作前选择原石精挑细选,最后选为上好的青田桃花白果石,创作时他深研佛教故事,深知六牙白象相传乃释迦牟尼佛的前身,神象有大威力,常以伟岸、刚猛形象示人,而神宗文化中写道佛就是莲,莲就是佛,于是姚仲达大胆创新,将“象”与“莲”结合,以其高超的技法融合传统文化进行重构,创作出别有新裁的《六牙白象》。韩天衡老师曾经描述道:莲花铺陈象背上,似一朵轻盈的祥云;象身躬卧大地上,如一座宏伟的大山;象首低伏,象牙合拢,唯有吸取天地灵气的象鼻微微蜷起,包容万有的姿态,至善至柔,一见之下,令人生慈悲心、欢喜心。这副佳作有着文人般静气和雍和,欣赏这样的作品,真使人眼前一亮。姚仲达在雕刻《六牙白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满怀虔诚,追溯根源,与古为徒,隔空谈话,从中取法,访古纳今,使其蕴含着无限活力。他还擅用刀法的轻重缓急,来呈现中国传统书画线条的抑扬顿挫,非常耐人寻味。在造型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做到疏密得当,以实为虚,饱满中求空灵,简洁中求蕴籍,形质外有景象。正是有了像姚仲达先生这样的以自身生命根性创造的艺术家,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弘扬,我们坚信未来在他的带领下,印钮艺术定会更好的传承下去。我们知道传承印钮文化,就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在保护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民族的魂,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前提。所以未来我们要像姚仲达先生一样将印钮文化更好的传承。
作品《诗鹿呦呦》是姚仲达读《诗经》有感,“呦呦鹿鸣,食野之岑。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这所营造欢快和睦的氛围和在《诗经》中,鹿有着祥瑞、健康、富裕、爱情等多种寓意,于是姚仲达下定决心以此为题材来表达“思无邪”的祈福和慰籍。创作前,他以线稿设计构图布局,再以泥稿塑性调整。雕刻时,技法上吸收传统寿山石雕技艺“七挫十三凿”的主创刀法,结合了当代阴阳面空间造型经验,区分运用圆刀、尖刀、平口刀等技法来表现出作品的结构层次,最终达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雕刻理念。
作品《方寸之外系列-貘兽钮》是在肌肉线条、动势形态等细节上进行量感的塑造,并且也在印面之外的兽抓张力产生的紧张与量感,对空间注入活力,唤醒与观者的联想,丰富和填补观者的视觉经验,产生以小见大的效果,从而实现作品与观者的对话。
作品《文房清供》、《龙生九子》、《文玩雅玩》荣获第三届、第七届、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与特别金奖,《寿山石印章》荣获“2006中国玉石雕扬州玉缘杯金奖,《玺印春秋》荣获福建省文化厅主办寿山石艺术家作品展金奖、中国寿山石晋京大展金奖,《印钮十八式》荣获福建省争艳杯金奖,獬豸印钮和多件设计稿被天一阁博物院展览与收藏、《虺虺共舞》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文玩作品《螭虎笔舔》被福建省博物院收藏……这一连串奖项无不体现出姚仲达雕刻别出心裁,技法之高超。姚仲达先生的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创新是最好的传承”,他以自己独特雕刻印钮技法向世人展现印钮雕刻之美。他对印钮艺术这份赤诚之心,来自那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来自那当代元素的结合,更来自那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姚仲达也担任了多个社会职责,现任福建省雕刻艺术文化协会副会长,罗源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华印石收藏学会名誉顾问,福建省篆刻学会理事,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研究员,嘉德拍卖,福建东南拍卖,北京伯翰拍卖签约艺术家。
别出心裁,千古流传
十年余载栉风沐雨,十年余载艰苦奋进。这数十年,姚仲达先生不忘初心,敢于创新,只为将印钮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我们都知道传承离不开创新,发展也离不开创新。当谈到传承和创新时,姚仲达先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说道:“守正,守的是寿山石印钮雕刻技法的传承,创新,创的是形式上的新、元素上的新、探索上的新、品鉴上的新。守正固其道,创新成其大,这是当代寿山石雕刻艺术家的历史使命。”于是他在创作中不拘泥于传统之中,与古人对话,同当代问道,将古印的气韵与当代元素有机融合,多元化的文化融会贯通,迸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庄子言:"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千年的技艺离不开传承,姚仲达先生为了更好的传承钮刻文化,他多次赴上海、香港、台湾等各大城市及地区多次举办了雕刻艺术展览会,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能了解印钮文化,让他们与石文化进行碰撞,形成一种让年轻人喜爱的现代文化;他也会教授徒弟,并将自己的艺术理念传递给每一位拜师学艺的学员,也根据他们不同的擅长领域、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让其自身价值展现出最大化。姚仲达先生也在专业书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了《寿山石大图解•古兽钮雕》、《唯美•姚仲达精品集》、《姚仲达印钮雕艺术》,主编《中国古代玺印钮制》,《问石论艺姚仲达师生作品集》等著作。在全国专业书刊上发表十数篇钮雕学术论文,多次赴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区多次举办作品展。而这些都显示出了姚仲达先生他多年苦心孤诣对印钮文化的追求,也充分展现出他对印钮雕刻的热爱。
我们知道社会责任的担当是艺术价值传承的一种具体形式。姚仲达先生勇担社会责任,热衷于公共事业。他在2011年至2016罗源慈善总会参与“罗源春天助学活动”资助罗源寒门子弟。还与北京瀚成拍卖,嘉德拍卖,匡石拍卖,福建东南拍卖等多家拍卖公司成功签约。姚仲达先生以实际行动开启社会公益事业的向善之门,犹如冬日暖阳,温暖世间各方。
不趋炎于庙堂之高,但惜名于江湖之远;不鼓噪于攮攮闹事,但独守于孜孜不倦;不计较于千钧荣华,但惶恐于一世英名。十年余载栉风沐雨,十年余载艰苦奋进。作为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姚仲达先生他勇于创新,将当今元素与传统文化结合,以创新手段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雕刻出别处心裁的印钮。姚仲达先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承担起传承印钮文化的社会责任,正是有了像姚仲达先生这样的匠心人物,未来印钮文化定会更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