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雅文
近日,上海连续高温,但黄昏日落时分,城市上空总会出现瑰丽动人的云彩,令人流连。
为何高温天的云彩格外好看?不同类型的云彩有何特点?人们为何喜欢观察云彩,对它的认识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高温,让晚霞更绚烂
夏季最常见的一种云叫对流云,气象专家认为,夏季的雷雨多由对流运动产生,而对流云在此时出现。
天空中,当低层气温明显高于高层气温时,大气就会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中,低层暖空气做上升运动,从而形成对流。而当上升运动的暖空气温度不断降低,直至达到一定高度后,水汽就会凝结形成云,这种云就是对流云。
对流云根据对流强度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形成的是淡积云,云体较松散,云顶向上凸起,底部相对平坦,看上去很蓬松。对流云在一天之内的云量变化很大,形态也十分多样。
另外,相较于早晨,傍晚时分的地面温度高,蒸发快,进入大气的水汽更多,因此,傍晚时云的形态会更丰富。
除了淡积云,夏季比较常见的还有浓积云和积雨云。在不稳定的空气中,积云会向上生长,逐渐发展为中积云或浓积云。
积雨云一般由浓积云发展而来,被人称为“云彩之王”,有时会长到16000米高,云体如山似塔,一般预示着雷雨、闪电、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来临。
高温天,好看的除了云的形态,还有云的色彩。
天空的颜色与“瑞利散射”密不可分。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大气分子和微粒散射了太阳光后都变成了散射光源。太阳光谱中,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
因此,晴朗的天空总是呈蔚蓝色。此时,地平线上空的光线只剩波长较长的黄、橙、红光了。这些光线经空气分子和水汽等杂质的散射后就出现了绚丽的色彩。
夏天天气晴热、阳光充足,地面蒸发强,大气中水汽分子含量高,在阳光射向地面的过程中,蓝紫光受到的阻碍更多,丢失得更多,留下的红光、橙光也就越发纯粹、艳丽。
何时开始“看云识天气”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观测云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1217年,便有“东云自南,雨”的记载。
古人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经过长期观察,逐渐掌握了天气演变规律,积累了丰富的天气预测经验。
《诗经》中有“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的记载。《吕氏春秋·应同》则更为详细,有“山云草莽,水云鱼鳞,旱云烟火,雨云水波”的记述,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对云进行分类研究。
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中写道:“云雾,雨之征也。”《晋书·天文志》中有:“云甚润而厚,大雨必暴至。”《管窥辑要》中则记述了“黑云气如牛彘者,有暴雨。黑云气如浮船者,雨。黑气如群羊奔走,五日内有雨”的论断,可见,当时我国的气象观测已经具备了简单的预判功能。
唐朝时,黄子发撰写的《相雨书》是我国最早根据物象、天气征兆预测未来天气变化的专辑,内容包括气候、观云等9篇,共计169条,其在《观云篇》里有“云若鱼鳞,次日风最大”的记载。这一论述也有气象学的支持,即这种细鱼鳞状云块组成的云层为卷积云,一般是强烈天气的征兆。
宋朝时,民间已将云的动向与天气变化挂钩。孔平仲在《谈苑》中有“云向南,雨潭潭;云向北,老鹳寻河哭;云向西,雨没犁;云向东,尘埃没老翁”的说法。元代出现了许多与云相关的气象谚语,娄元礼著述的《田家五行》中包含了“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等条。
明代出现了对应某种天气更为详细生动描述云天变化的图集,其中,茅元仪的《武备志》中有云图51幅,手抄本《白猿献三光图》附有云图132幅。
近代气象界的先驱者们十分重视云天研究。1924年中国气象学会在青岛成立,随后,竺可桢首先阐述了我国暖锋云系特点。但直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的云天研究的发展都相对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气象台站广泛开展了云天观测,在云与天气的分析研究方面有了很大进展。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的气象研究进入云天、雷达回波、卫星云图、天气形势、物理量等综合分析阶段。
云会影响心情吗
很多人喜欢观察云彩,还认为不同的云彩会影响人们的心情。
事实上,气象对人的影响的确无处不在,研究表明,高温、高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气事件,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这被称为气象情绪效应。而云彩作为气象的直观表现,很容易让人将其与这些气象体验直接联系起来。
其实,人类很早就注意到大气现象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在中国,《黄帝内经》中提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以及“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强调合乎自然气象的生活方式。而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在《论空气、水和所在》中指出,医者必须首先考虑四季和冷暖空气对病人的影响。
或许正是云与人类生活状态的紧密联系,世界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云彩爱好者。
在国外,由一位名叫加文·普雷特-平尼的记者创立的赏云协会,吸引了全球约4万人加入。
在赏云协会的网站中,人们可以更新分享自己遇到的奇妙云朵以及创作的关于云的各类艺术作品,包括诗歌、乐曲、绘画、雕塑等。
赏云协会还在2017年获得了一项重要成就,在这一年的世界气象日,赏云协会提出的一种新云彩“糙面云”被世界气象组织正式承认,并在官方刊物《国际云图》中发表。
在中国,云彩爱好者也很多,但系统介绍云彩的科普读物并不多,直到2014年《云与大气现象》这本书的出版,才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云彩的分类体系。
加文·普雷特-平尼在《云彩收集者手册》中引用了爱默生的一句话:“自然是一朵多变的云,始终一样,却从不一样。”或许云彩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它体现了世界的变化以及变化带来的美丽。
小编导读: 本报记者 肖雅文 近日,上海连续高温,但黄昏日落时分,城市上空总会出现瑰丽动人的云彩,令人流连。 为何高温天的云彩格外好看
上一篇:油耳朵里的"油"是啥?耳屎到底要不要掏?总算是清楚了 下一篇:上班一天坐着不动 为啥还那么累?原来很多人都忽略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