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顾松
肝脏肿瘤并非成人“专利”,儿童也可能因先天因素或基因异常罹患肝母细胞瘤、良性肝肿瘤等疾病。传统手术需开腹切除部分肝脏,创伤大、恢复时间长,而近年来兴起的热消融技术(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为儿童患者提供了更微创的选择。本文结合临床案例与技术原理,解析这一“精准热疗”如何为儿童健康护航。
【专家科普】:什么是热消融技术?
热消融手术是通过物理能量(如射频、微波、激光等)产生高温,使肿瘤组织内部的温度迅速升高,当温度超过60℃时,肿瘤细胞内的蛋白质会发生不可逆的热损伤,导致细胞凝固性坏死。这种局部高温能够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组织,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肝脏组织。
[射频消融]:利用高频电流摩擦产热,适用于小肿瘤(≤5cm)。
[微波消融]:通过微波激发极性分子运动产热,升温更快,对较大肿瘤(≤5cm)效果更佳。
【专家科普】:热消融手术的五大优势
1.微创精准:仅需1-2个针孔大小的创口,超声或CT引导下精准灭活肿瘤,避免误伤血管和胆管.
2.恢复迅速:术后当天可下床活动,3-5天出院,儿童心理和生理负担小.
3.保留肝脏功能:仅破坏肿瘤,健康肝组织得以保留,尤其适合肝硬化患儿.
4.可重复治疗:若肿瘤复发或新发,可多次消融,避免反复开腹.
5.经济性高:相比传统手术,费用更低且住院时间短。
【专家科普】:热消融手术的适用范围
热消融手术主要适用于直径较小(一般≤6cm)、结节数量较少(≤3个)的肝脏肿瘤。对于一些良性肿瘤,如肝血管瘤、肝错构瘤等,以及部分早期恶性肿瘤,如小肝癌等,热消融手术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对于一些无法耐受传统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儿,热消融手术也是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
·儿童肝肿瘤适用热消融的四大场景
1.良性肿瘤:如肝血管瘤、肝腺瘤等,消融可避免开刀切除的风险。
2.肝母细胞瘤:对于化疗后残留的小病灶或无法手术的患儿,可作为补充治疗手段。
3.复发性肿瘤:传统术后复发的患儿可重复接受消融治疗。
4.身体条件差:早产儿、低体重儿或合并其他器官疾病的患儿,因无法耐受大手术,消融是优选方案。
【专家科普】: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
(一)手术步骤:
1.术前评估:通过增强CT或MRI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与血管关系。
2.麻醉与定位:多采用静脉麻醉,超声实时引导穿刺,确保消融针精准到位。
3.消融治疗:根据肿瘤体积调整能量参数,确保完全覆盖病灶。
4.术后观察:监测体温、肝功能等,处理轻微发热或疼痛。
<潜在风险>
1.术中疼痛或术后低热(肿瘤坏死吸收反应,通常1周内缓解)。
2.偶发出血、胆漏或邻近脏器损伤(发生率低,可通过精细操作规避)。
(二)注意事项
1.术前准备:患儿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肝脏功能检查、肿瘤的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是否适合热消融手术。同时,医生会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告知手术的风险和预期效果。
2.术后护理:术后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注意伤口的护理,防止感染。此外,还需要定期复查,如术后1个月进行增强磁共振检查,观察肿瘤的消融效果。
【真实案例】:儿童肝脏肿瘤热消融的成功实践
【案例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曾为一名14岁的男孩实施肝脏肿瘤热消融手术,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良性肿瘤后,再行热消融术成功灭活病灶,术后3天即康复出院,避免了传统手术的10厘米切口。康复进度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案例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曾经治疗过一名13岁男孩,肝脏巨大FNH无法手术切除。做第2次肝动脉栓塞术后,复查增强CT:残留的左半肝体积仍然只有22%,远远低于手术治疗30%残余肝体积的下限。在3次热消融手术后,残余肝体积上升到35%,遂很安全的行肝脏巨大FNH切除术,手术非常成功。
【案例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曾经治疗过一名8岁女孩,神经母细胞瘤术后+化疗后6年,常规体检发现肝脏3处病灶。家长很焦虑,复查MRI检查:发现3个病灶,呈快进快出,考虑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NH)。遂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FNH后,再行热消融术成功灭活3处病灶。病理证实为FNH。
【专家科普】:热消融手术在儿童肿瘤治疗中的前景
随着技术发展,热消融已从成人领域扩展至儿童肝脏肿瘤治疗。通过热消融技术,儿童肝脏肿瘤的治疗正朝着更微创、更精准的方向迈进。这一“无刀胜有刀”的医学进步,为无数家庭带来了新希望2022年NCCN指南推荐其作为早期肝癌的根治性手段,而在儿童中,其适应症也在逐步拓宽。未来,结合人工智能导航、多模态影像融合等技术,热消融有望实现更精准、更安全的个体化治疗。
【家长须知】:若孩子确诊肝脏肿瘤,建议选择具备儿童肝胆外科与介入治疗经验的医院,综合评估手术方案。热消融手术也有其局限性,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选择。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已经成功完成10多例儿童肝肿瘤的热消融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定期随访(术后1-2月复查影像)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与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 HOPE)的合作建设项目,1998年正式建成对外开放。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医院题写院名,时任美国总统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女士亲临为医院开张剪彩。2017年医院获批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肿瘤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每年完成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手术病例数(年均100多例)以及肿瘤疑难病例数(约占总病例数的1/2)在全国处于同行领先地位;手术总成功率大于99%,复杂的肿瘤手术量占比超过40%。肝母细胞瘤的治疗是医院的强项,目前为止,手术量位居国内第二名,发表SCI论文数量位居国内首位。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儿科学专业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985工程、0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相关儿科亚专业相继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及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等。医院还设有国内首家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首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和介入治疗继续教学的培训基地、上海市小儿先心病研究所、上海市首批临床医学中心,以及儿童听力、儿童血液肿瘤、注意力缺陷、呼吸循环、小儿肝病、儿童癫痫、儿童睡眠障碍等多个研究所及临床诊治中心。
20多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其中合作2项),多次获得上海市科学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等重大科研奖励。近年来,医院引进并培养了一批学科骨干,获得中央千人计划、上海市千人计划、国家优青、东方学者、卫生系统领军人才等各类人才。
【专家档案】:
【顾松】 外科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专利管理工程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肿瘤外科,国际诊疗部副主任。200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医学院,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2009年-201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目前担任中国儿童血管瘤及血管畸形联盟,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儿童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儿童肿瘤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童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中国癌症杂志》第五届编委会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Oncology”,“Future Science OA”特约审稿人。在诊治儿童淋巴管畸形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发表SCI收录第一或者通讯作者论著28篇。作为共同主译完成《小儿外科学图谱》,作为副主编完成《小儿外科临床手册》,并参与编写和翻译完成另外5部小儿外科学术著作。参与制定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等指南/共识 5项。参与申请并获得批准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34项,参与知识产权成功转化3项,正在转化中3项。2016年获得上海市第28届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排名1),并参展2017年第19届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海)。2020年11月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排名2)。2021年“可降解镁合金食管支架”获得上海科技大学第四届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排名1)。2023年获上海市抗癌科技奖,二等奖(排名3)。
【陆家嘴院区/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淋巴管瘤外科,主任门诊,1楼外科门诊12号诊室)
周一下午(外科/肿瘤,特需门诊,2楼特需门诊7号诊室)(东方路1678号)
【张江院区/门诊时间】
周三下午,特诊部门诊(2楼6诊区,特诊部7号诊室,红曲路520号)
周四上午(外科/肿瘤,特色专科,2楼4诊区1号诊室)
周四下午(神经纤维瘤外科,特需门诊,2楼6诊区1号诊室)(红曲路5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