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剧照
展现宋代市井迷人“烟火气”
不同于以往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爆款网剧,《梦华录》的部分情节来源于关汉卿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关汉卿是我国最有名的元代戏曲家之一,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人们耳熟能详的《窦娥冤》《单刀会》《望江亭》均出自他手。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讲述了一个“女子救女子”的故事。剧中的汴梁歌姬宋引章,轻信富家子弟周舍的甜言蜜语,不顾阻拦嫁给了他。不料,她婚后受到周舍的百般欺凌,无奈之下只能通过书信向好友赵盼儿求救。赵盼儿巧用计谋从周舍手中骗得休书,成功将宋引章解救出来。
电视剧《梦华录》在《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拓展,对原著人设进行扩充,并增加了主人公的感情戏和事业线。
《梦华录》引发热议的一大原因,是该剧对宋代市井风貌、生活美学、历史文化充满“烟火气”的展现。该剧取名为《梦华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这是一本记录北宋东京汴梁地理风貌、繁华景象最为完整、细致的一本书,也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古籍。堪称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梦华录》从服化道等方面展现了宋风宋韵,市井烟火气格外迷人,再度掀起宋文化热潮。
高档茶坊如今日咖啡馆
江南水乡、轻舟便楫、轻罗小扇、焚香点茶……《梦华录》开场的几帧画面,就勾勒出一幅北宋钱塘市井风俗画卷。当赵盼儿一行初到东京时,夜幕下,灯火通明、烟花璀璨、商铺林立、人头攒动,一派商贾繁荣景象。宋朝东京城的夜市熙熙攘攘,酒肆彻夜不眠,用剧中人的话说便是“富贵迷人眼”。
宋代饮茶之风盛行,茶坊茶肆遍地。剧中赵盼儿开了一家赵氏茶铺。在宋代,开茶坊、茶肆、茶铺,的确是一门好生意,城市中茶坊到处可见,和今天的咖啡馆十分相似。
宋代的高档茶坊布置得非常雅致,据记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今日一些咖啡馆、酒店为显示清雅,也喜爱挂名家的书画作品。
这类高端茶坊,不论是品位,还是价位,都要比今日的星巴克高出几个段位,不过宋人并不会因此而质问“为什么一杯茶汤卖得这么贵”。显然,高端茶坊卖的并不是茶汤,而是格调,是生活方式,是身份识别标准。
点茶、斗茶玩得出神入化
除喝茶外,宋朝盛行点茶。点茶使茶汤形成丰富的泡沫,并在茶汤中形成文字和图案,提高艺术性和娱乐性。当时,点茶是宋人的待客之道。宋朝的文人雅士不但会点茶,还兴斗茶,以茶汤颜色鲜白、茶沫停留保持时间长为茶技高超的标准。宋徽宗就是大宋点茶高手,他把这一手艺玩得出神入化。
《梦华录》中的服化道和布景等水准都很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宋朝别致淡雅之美。无论是烟雨江南还是繁华汴京,都像一幅幅山水画卷徐徐展开。宋代文人生活四雅“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在剧中比比皆是,展现了气象万千的宋“潮”文化。
从酒楼到夜市美食的一座“不夜城”
宋朝人的饮食很丰富,《东京梦华录》中记录了东京汴梁的大量美食。在电视剧《梦华录》中,男主角顾千帆从小爱吃的一道美食是水晶烩。水晶烩在《东京梦华录》《梦粱录》中频频出现,在北宋州桥夜市、马行街夜市随处可见。这道美食用鱼鳞熬制而成,熬煮后放凉凝固再进行凉调。水晶烩有很多衍生菜,如红参水晶烩、三色水晶丝等,与现在的皮冻一脉相承。
《东京梦华录》中的“饮食果子”类店铺随处可见,称为果子行,除贩卖大量新鲜水果外,还售卖各地生产的果脯。宋朝食物制作方法精巧,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点心,促进了宋朝美食行业的繁盛。
根据《东京梦华录》中的描述,矾楼是北宋的高端酒楼,也是北宋盛世繁华的象征。矾楼一共有五座楼高耸相对,各楼之间有飞桥与栏槛,或明或暗互相通连,珍珠门帘、锦绣门楣,在灯烛下闪耀晃动。
像矾楼这样高档的酒楼,东京城一共有72家。这些酒楼都有彩帛装饰的楼门,包间装有吊窗、摆放花草盆景等。宋朝相对宽松、开放的环境,使得汴京饮食经营活动范围不受坊市界限制约,酒楼餐馆、沿街商贩到处可见。
北宋东京不仅有高档酒楼,还有“深夜食堂”——夜市。
宋朝没有了宵禁制度,宋人从黑夜的沉闷中解放出来,开始了精彩的古代夜生活。当时的夜市有州桥夜市、杨楼街以北矾楼正店前的夜市等,最为著名的是州桥夜市和马行街夜市。史书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夜市上美味飘香,各种食物令人驻足。
当时的东京城灯火通明,熙熙攘攘的人群被绚烂的灯光包围,是一座“不夜城”。
责任编辑:陈璐
【来源:郑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