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电影《江豚·风时舞》了吗?
你看懂电影《江豚·风时舞》了吗?
作为一部将历史事件、民间传说、文化旅游和生态保护有机融合,故事完整流畅,主题明确,画面唯美,集爱情、动画、奇幻以及生态环保理念于一身的国风动漫电影,《江豚·风时舞》的内涵远比单纯的“国内首部长江生态主题的动漫电影”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就像“你要想写风就不能只写风”一样,想要看懂《江豚·风时舞》,更重要的是走进《江豚·风时舞》,理解与感受电影背后的创作心路历程。
一、《江豚·风时舞》的创作过程
1、一部蓄力六年的诚意之作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滋养着五千年中华文明。
然而,曾几何时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多年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岸坡硬化、挖砂采石等人类活动影响,长江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水生生物保护形势严峻,水域生态修复任务艰巨。
创作团队决心通过动画电影的手段,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理念和价值观进行传播,引导观众思考和反思。所以,2018年,团队决定制作一部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拯救濒危野生动物为主题的电影。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2、为什么是长江江豚?
那,为什么电影最终会确定以长江江豚为题材呢?
据了解,当时创作团队做了三个提案:一是“中华水塔”三江源为创作素材,二是以中华鲟为创作题材,三是以长江江豚为创作题材。
其中,长江江豚,这个正在消失、亟待保护的物种,给创作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
长江江豚,被称作“长江的微笑精灵”,是见证长江生态变迁的“活化石”。然而,作为目前我国内陆水域存活的唯一水生哺乳动物,2012年科学考察发现,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持续锐减,仅为1045头。
以濒危物种为题材,讲述它的消失更能勾起观众的共情,从而迫切地感受到保护的紧迫性。而且性情温和、嘴部弧线天然上扬呈微笑状的长江江豚,其形象非常有利于动画创作,江豚与人类在救助与被救助之间,也有着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最终创作团队选择了江豚作为创作题材,进行原创动画电影开发。
3、强强联合,地方政府和专业机构大力支持
很多人不知道,《江豚·风时舞》的背后,有着强大的专业和保护支持,也是有票房记录以来第一部在全国大银幕上上映的江西本土动画电影。
2018年深圳文博会,确定创作题材的创作团队在主会场会见了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代表团,代表团为其引荐了湖北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得到环保公益组织对这部电影的公益支持和科学指导,创造团队得以了解更深入、更丰富的江豚素材、科普知识,参与各种关于江豚研讨会,并得以引荐认识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湖口县人民政府、江西文演集团,为电影的顺利完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江豚·风时舞》的创作过程
为了更好地讲述江豚的故事,《江豚·风时舞》把故事发生的场景设定在目前长江江豚最大的聚居地、约有500头江豚生活的鄱阳湖,并组织主创人员多次前往采风。
现实中真实的风光名胜、著名景点,如因苏轼的《石钟山记》而名扬天下的石钟山、形似仙女遗落鄱阳湖中的鞋子而得名的鞋山、都昌县老爷庙、吴城最美水上公路以及湖口县、婺源县等特色建筑与真实场景,被制作团队重新设计包装,艺术化地还原在电影中。
现在就让我们梳理一下在电影中出现的场景和现实是怎么激发灵感的吧。
1、现实走访,激发情景设定
都昌老爷庙水域被称为“东方百慕大”,是历史上沉船事故多发地带。采风过程中,制作团队也感受到了“东方百慕大”的威力。当时,制作团队乘船前往老爷庙采风,遇到了突然而来的风暴,前一秒还是晴空万里,下一秒就黑云遮顶、狂风大作,倾盆大雨倾泻而下,有的主创人员因为躲避不及,被淋成落汤鸡。
这也为电影中将水龙卷发生的地方设定在老爷庙埋下了伏笔。
据了解,老爷庙变幻莫测的天气主要是因为气流在那里经过狭长的湖面,并且遇到山体阻挡的原因,快速形成乌云和降雨。而鄱阳湖出现龙卷风的情况也是历史真实存在,电影在高潮部分把这些素材进行夸张和奇幻处理,形成了电影中的最大危机事件——水龙卷。
采风过程中,制作团队还曾经三次寻找鄱阳湖流域的野生江豚,但都无功而返,这也让制作团队感受到江豚保护的紧迫性。在湖北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的安排下,制作团队在武汉白暨豚馆见到了人工饲养的江豚,拍摄了珍贵的参考素材。
2、与人交谈,明确核心灵感
除了对景点的采风,制作团队还拜访了当地江豚巡护队的一线保护成员、九江部分学校师生、白暨豚馆的江豚保护科研人员等。
江豚巡护队队员大多数是渔民转型而来,长江十年禁渔让他们从捕鱼人变成护鱼人。电影的核心灵感“江豚拜风”,就来自于与护鱼人的交谈。“江豚拜风”是民间说法,传说风浪来临的时候,江豚会迎着风浪跃出水面,人们以此来判断江面即将来临的风暴,从而避开灾害。
这个传说非常好地演绎了人与自然万物的相互依存,而且也具有进一步展开想象的空间。比如江豚跃出水面,制作团队可以艺术化地将其想象成江豚在江面起舞。
再比如江豚濒危的核心原因就是无鱼可食,所以电影里面也安插了一场体现“长江禁渔”相关的戏。
3、人豚冲突,确定电影基本框架
就这样,《江豚·风时舞》有了一个基本的世界观,创作团队在此基础上继续头脑风暴,展开想象,进行剧本的创作。
由于篇幅有限,主创团队在剧情推进和江豚保护元素结合平衡上进行了多次调整和优化,最终创作出了女主江豚仙子“江泠”、男主林笙,男二黑龙这三个主要形象。
电影的大致情节则为江豚仙子“江泠”幻化成少女,迎着风浪起舞,好心提醒人类,风暴即将来临。结果人类之间的交战让弓箭射向了江豚,江豚死伤惨重,以女主为首的江豚一族一气之下失去理性,掀起“水龙卷”(也就是湖面上的龙卷风),人类生灵涂炭,江豚和人类互相失去信任。
为了守护、拯救族人,江豚仙子江泠和伙伴黑龙勇敢闯入人间。但是,他们的拯救计划却面临巨大的分歧:黑龙希望躲开人类,根据祖辈传说的指引,前往一个未知的梦想之地“云梦泽”;而江泠则希望进入人类社会,与人类达成和解,共同守护这清澈的江水。
江泠能否克服重重艰险,成功拯救江豚?人类与江豚跨越千年的羁绊又能否续写?影片用带有玄幻色彩的剧情,反映现实中人类与江豚的爱恨情仇、牵绊纠葛,也让人深切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当然,一部好的剧情动漫,无论是对现实的描述还是情感的还原,准确、到位是最基本的要求。有看过电影的观众不理解,为什么电影中那么小的江豚就要放生?其实,制作团队与水生专家交谈了解到,江豚本身是野生的,一般救护完成后,一定要尽快放回野外。而且现实中,很多学校会定期举办江豚主题的绘画、运动会、科普讲座等活动,电影中也有画面形式予以体现。
电影中还展示了一些当地的非遗文化元素,如舞草龙,以及当地的一些传统美食,如流芳豆品。
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也给影片增加了更多看点,有助于引发更多观众的共鸣甚至圣地巡礼。
三、《江豚·风时舞》的制作过程
经过前期的采风和准备工作,电影就进入了生产创作阶段,包括剧本创作、概念设计、分镜设计等环节。
1、细致打磨剧本,赋予角色深层含义
《江豚·风时舞》的剧本经过一年多的打磨、创作。编剧、制片人和导演经常一起讨论剧情到深夜,即便是疫情期间来往不便,也都通过互联网等手段保持密集的沟通。对影片中三个主要的角色,女主江泠,男主林笙,男二黑龙,创作团队赋予了很深层次的含义。
江泠——代表江豚以及长江中的物种,它们对于即将面临的灭绝,非常地无奈和不甘,对于自己生存了十几万年甚至是上千万年的长江,自然是非常的眷恋。
林笙——代表人类,黑龙给他的诅咒,代表着大自然对人类的警醒,人类对长江生态的破坏最终会反噬人类,人类必须展开自我救赎。
非正非邪的黑龙——代表大自然的规律。当长江不再适合江豚生存,大自然当然就会“带走”江豚,当然这个“带走”不像电影里面那样带去云梦泽,而是像白暨豚那样彻底灭绝了。
为了让剧情更加紧凑和流畅,创作团队甚至不惜把打磨很久的一场戏整段砍掉。
2、概念设计,还原唯美国风
剧本创作的同时,美术团队的工作也同期进行。
凭借强大的能力,美术团队把采风的景色进行了完美地艺术化加工,做出了概念图,同时把剧本中的一些关键情景,比如魔幻的水下世界、黑龙带领江豚前往云梦泽、风时舞表演的舞台等,也美轮美奂地呈现出来,为电影后续的三维资产和镜头设计提供了高品质的参考。
很多观众都点赞电影的画风绝美,人物造型、色彩搭配绝佳。这源自于美术团队强大的美术功底和细致考究的精神。
电影中,女主江泠平时穿的服饰,选择了宋朝的款式。其原因主要是电影的取景地之一湖口县,最早时在南宋设湖口戍,所以设定了江泠在那个时候作为江豚的领袖,幻化成江豚仙子,自然也就有了江泠穿着宋朝女子服饰的设定。
由于电影篇幅原因,很多这些类似细节的来龙去脉,都没有办法体现出来,不过网上仍然有细心的观众对这些细节进行了推敲,却也和电影的创作过程比较接近,创作团队对此也很是欣慰。
四、电影上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
凭借多年CG生产制作管理制片经验,完善的流水线,以及成熟可靠的制作供应商联盟,创作团队在经过1年半的紧张制作后,电影在2023年初完制作成,2023年中旬完成后期及配音音乐等工作,并于2024年1月20日上映。
作为一部有诚意、有理念,将生态保护、文化旅游、历史事件、民间传说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国风动画电影,《江豚·风时舞》将江豚保护引入动漫电影元素,实现了江豚保护方式上的创新与突破,其出现非常难得。
电影还开发了有趣、有特色的文创产品及周边衍生品,希望可以更多人关注电影和江西当地的文旅资源。作为第一部在全国大荧幕上映的江西本土动画电影,有人说,《江豚·风时舞》的票房每一次跳动,都在刷新着江西本土动画电影的记录。
如果你是神,你是否舍己救苍生?
爱意随风起,风止意难平。
期待传说三部曲的《江豚·风时舞》能继续推出第二部、第三部,让体现保护生态、保护动物理念的原创电影越走越远,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