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追问的记者不能听明白任老板“一定会倒下”的回答而非要追问一下,顶多作为大媒体的一员被小小的鄙视一下倒也无伤大雅。但在我们日常的沟通交流中,如果经常不能很好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意见,则正常的沟通交流会受影响,而建设性地学习和讨论也无从谈起,抑或是要批评辩驳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展开。
任老板这个说法的准确理解可以是:“从哲学的意义上来说,华为下一步(在未来不可知的某一个时间)一定会倒下”。
“从哲学的意义上,未来不可知的某一个时间”都是对于“下一步会倒下”这个论断的具体说明。
这个说明还隐含有一个论证的逻辑过程在: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后都会消亡,华为公司也不会例外,所以华为公司一定会倒下。
世上没有绝对的东西,任何的判断和结论也都是有其相对的前提和定义限定的。为什么这个判断成立?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前提;而这个判断到底在讲什么,是可以有这么一个定义来解释说明。
2.
我们要准确理解一个判断,一个是要充分理解对这个判断的准确详细的定义。
比如我说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而你反驳说“你要把皇上请回来吗”,那我们彼此对于这个话题的定义是有太大的偏差的;我说要弘扬传统文化,相对准确的定义其实是在说:传统文化虽然也有需要抛弃的糟粕,但毫无疑问更是有许多有价值的精华的,我们应该弘扬传统文化有价值的精华部分。
3.
我们要判断一个论点是不是站得住脚,同时也需要理解这个论点的前提及相应的论证过程。如此这样,你才可能有一个更加准确的判断和理解的能力。
有一年罗振宇跨年演讲大热,于是有很多人抨击。有一篇《罗振宇的骗局》抛出“大部分知识付费都是大忽悠”的论点,借以支撑“骗局”之说。
其中一个论证的过程是:因为知识付费传授的知识常常“药不对症”,所以大部分知识付费都是大忽悠。
这里隐含的论证过程是:付费买知识就像去医院看病一样,需要罗胖们对症下药;而罗胖们只管卖统一的知识,没有针对性,所以罗胖们是大忽悠。
这个论证过程可真是高看了知识付费了,知识付费顶多像个卖营养品的柜台,大家看高兴自己选购,什么时候有过一分钟看病诊断的过程吗?
这种情况除非罗胖告诉大家“只要到我这知识付费,别的书和学习都不需要了”,好比卖营养品的忽悠老人们“只要吃我的营养品就包治百病,不需要去医院了”,否则又怎么能算大忽悠呢?
4.
准确的理解对方观点的定义和论证的前提,还对于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有非常大的意义。
当我们的观点和对方观点不一致,如果有不认可不同意的地方,切记不要简单粗暴地否定,这种方式很可能造成对方的情绪上的对立,从而无法更有效地沟通下去。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想:
你和对方彼此已经真正理解了对方的观点了吗?
你不认可的对方的观点,这个观点是基于什么样的前提,而这个前提是不是确实不符合实际;而符合实际的前提下,应该是什么样的观点。
比如罗胖如果要和“骗局”的作者商榷的话,他这样说也许是更有说明力的:“你说知识付费是大忽悠是有道理的,前提是如果(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知识付费学习,只强调这种方式学习,而否定看书等系统性学习的价值,那么这种知识付费就是大忽悠。但是我们不是这样做的”。如果对方这样来为自己辩护,而你是一个心平气和的讲理者的话,你是不是比较能够听进去对方的意见?
王阳明曾经给弟子说到争论时的原则:
第一是要不防御地聆听,第二是要接纳,对方说得对的自己“有则改之”,对方错了,自己知道他错在哪里。然后不卑不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做到这点是有境界在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懂一点逻辑学,应该可以更好地帮助你能够安住在这个境界中。